儒家学说以“仁”为中心所谓“仁”就是爱人提倡“祖述尧舜宪章文
儒家学说以“仁”为中心,所谓“仁”就是爱人,提倡“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之道,就是弘扬爱人之道,崇尚“仁义”,重“亲亲尊尊”之恩,行“忠恕”“孝悌”之道,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德治”。儒家的爱人,有泛爱:四海之内皆兄弟;有等级的爱:“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儒家的爱人,就是做人的艺术。我心向仁,“则仁斯至矣”。虽然他们推行的“仁道”是为其利益服务的,但是,在客观上对于维护社会的发展与稳定不无积极意义,也与我们当今提倡的构建和谐社会不无契合之处,自有其合乎历史发展的合理内核。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问什么是仁。夫子说:“克制自己,使言语行为合乎礼仪法度,就是仁。每天都能够做到以礼仪约束自己的言行,天下也就大同,风气也就回归到仁的正轨上了。能不能做到仁,这取决于自己,而不是决定于别人。”颜渊说:“请问具体如何理解。”夫子说:“不合乎礼制的事情不要去看,悖逆礼仪的言辞不要听信,有损于礼规的话语不要说,超越礼法的事情不要动手去做。”颜渊说:“我颜回虽然不是很聪明的人,但也有志于仁德的修养,那么就让我按照这样的标准去做。”
程子曰:“非礼处便是私意。既是私意,如何得仁?须是克尽己私,皆归于礼,方始是仁。”又曰:“克己复礼,则事事皆仁,故曰天下归仁。”
谢氏曰:“克己,须从性偏难克处克将去。”
朱子按:“此章问答,乃传授心法切要之言。非至明不能察其几,非至健不能致其决。故惟颜子得闻之,而凡学者亦不可以不勉也。程子之箴,发明亲切,学者尤宜深玩。”
一切取决于我们自己
“为仁由己”,善恶由心,苦乐自知。仁就是人,是通权达变、做人处世的艺术,并非僵化的教条。存乎其心,形诸外。无可无不可,无及无不及,无中无不中,无得无不得,无是无不是,无非无不非。
“仁”之微言大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形诸语言则失其本意,诉诸外物则失其本相。天下之事无不可,为仁为恶,取决于我们自己。“无论是一个人,一个企业,还是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其最大的敌人不是竞争对手,而是自己。老子认为:‘胜人者力,自胜者强’。也是强调,战胜别人的人只是有力量之人,能够战胜自己才算真正的强者。战胜自己的什么?当然是自己的弱点,比如过度膨胀的欲望,短期利益的诱惑,得意时的忘形,失意中的自馁,以及人性的种种不足。战胜了这些弱点和毛病,就能够成为真正的强者。战胜的办法就是用深植于我们内心的‘仁’来消解萌生的欲望。”
仁德,就在于克己。眼睛不看不合乎礼仪的现象,耳朵不听不合乎礼仪的声音,嘴巴不说不合乎礼仪的话,脚不踏不合乎礼仪的地方。“人非善不交,物非义不取,亲贤如就芝兰,避恶如畏蛇蝎。”其实,“仁”就是一种自然自在的心态。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仲弓问怎样做才能体现仁的精神。夫子说:“走出家门,仪容整肃,如同去接见贵宾;役使民力就像承办重大的祭礼一样慎重。自己所不愿做的事,便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在国家任职的时候不做令人怨恨的事,在家居住也没有让乡邻厌恶的行为。”仲弓说:“冉雍我虽然是一个愚钝的人,请让我依照这句话去做吧。”
程子曰:“孔子言仁,只说‘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看其气象,便须心广体胖,动容周旋中礼。惟谨独,便是守之之法。或问:‘出门、使民之时,如此可也;未出门、使民之时,如之何?’曰:此俨若思时也,有诸中而后见于外。观其出门、使民之时,其敬如此,则前乎此者敬可知矣,非因出门、使民然后有此敬也。”
- 睿知明智智慧按此则出自《荀子·宥坐》等“服此道”三句见于《老[图]
- 张竹坡曰并头、交颈乐事也;联句、论文亦乐事也是以两乐并为一乐[图]
- 孟子说“君子所以与一般人不同就在于他们所存之心君子把仁存于心[图]
- 心中高兴可以毁舟为舵;心里愿意可以毁钟为铎管子以小辱成大荣苏[图]
- 水土弱水土卑湿 胕即“腐”经过发酵腐熟的食物 致理肌肤密致 [图]
- 行,宫元 稹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此诗以白[图]
- 杖手杖拐杖诣拜访阮修经常徒步外出把百钱挂在手杖顶端走到酒店就[图]
- 帝江(hónɡ)即帝鸿氏传说中的黄帝再往西三百五十里有座天山[图]
- 评述程颢此章言庸行本于孝文武周公尽皆孝者也所以父作子述而无忧[图]
- 成帝河平元年 长安男子石良、刘音相与同居有如人状在其室中[图]